导读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过去十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至年国内装机量从0.03GWh增至57GWh,增长超千倍。当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策、技术、市场有何发展趋势?面对里程焦虑、电池安全等挑战,行业能否破解诸多消费者痛点?未来前景如何?摘要
受益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扩大及单车带电量提升,动力电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年1-5月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23.4GWh,同比增长83.9%。按照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万辆测算,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6GWh,约为年装机量的6倍。行业竞争激烈,本土电池巨头崛起。下游新能源汽车由导入期迈入成长期、补贴退坡、技术性能要求提升等因素加剧了电池行业优胜劣汰,市场集中度提升。年我国动力电池总产能达GWh、销售不到60GWh,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过去5年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减少2/3。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前十名厂商均为本土厂商,合计占据87.9%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中宁德时代以25.4%市占率超过日本松下位列第一。从*策端看,过去国家针对动力电池产业出台近30项重大*策,主要集中在竞争管理、技术引导等方面。1)竞争管理:从扶持做大转向鼓励做强,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国际竞争。年工信部取消动力电池白名单,未来LG化学、三星SDI等实力外资企业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2)技术引导:目前从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电倍率、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均已达到甚至超过年*策目标,但Pack能量密度距离*策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电池成本方面,目前三元电池均价约1.05元/Wh,仍略高于1元/Wh的*策目标。在日前披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策已经不再对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做具体的设计引导,而是强调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产品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未来车企将更多依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技术路线。从产业链看,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充电更快、成本更低始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动力电池上游有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原材料,中游有圆柱、方形、软包三大封装技术,下游Pack企业有整车厂、电池厂、第三方Pack三大势力。1)上游原材料:高镍正极、硅碳负极、陶瓷隔膜是行业未来趋势,电解液核心技术在添加剂。其中三元高镍正极安全性、工艺成熟度有待提升,NCA技术与国外仍有差异。2)中游封装:方形、软包、圆柱在不同车型上占比差异较大,其中方形电池是当前主流,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优势明显,预计未来占比提升。3)下游Pack:车企切入Pack领域,成Pack市场最大势力,第三方Pack厂商被边缘化。目前pack企业积极布局无模组化、快充、低温改性等技术以提升能量密度和充电性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针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车辆续航问题、电池安全问题、电池回收问题是目前消费者放弃购买新能源汽车三大主要因素,合计占比87%,均与电池有关。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的诸多痛点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1)里程焦虑问题:在整车空间和质量约束条件下,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是增加电动车续航最好的办法,高容量电池技术是关键。三元高镍体系能够满足年动力电池单体Wh/kg目标,但无法实现、要求,全固态、三元富锂电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