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转移支付:“撒胡椒面”式缺陷亟待改革
张静 教室挤不下,学生坐在走廊里上课,西部某县城学校亟须资金扩大规模,而该县拿到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却只能用于农村学校基建。但农民进城,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房舍充裕,用不上这笔资金。上述例子只是转移支付项目存在问题的一个缩影。地方每年近一半的财力来自于转移支付,却仍难解基层财*之渴。由于不透明,导致 跑部钱进 等问题,本来为解决基层财*困难而设立的转移支付制度运行近20年来,屡遭诟病。对县级财*来说,转移支付项目过多、上级要求配套等现实难题,可谓是一大困扰。目前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资金占转移支付的比重为1∶2,大量的专项资金掌握在部门手里,不仅带来了 跑部钱进 问题,更由于项目繁多、项目资金与实际资金缺口脱钩、对地方配套要求过多等问题令地方疲于应付,即便获得资金也使用困难。今年以来,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幅合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不过,不同层级财税系统官员均表示,部门利益阻力太大。基层财*一半靠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各级*府之间为解决财*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资金的活动。在我国,转移支付主要有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形式。根据2012年公共财*支出数据计算,地方每花1块钱,有4毛钱来自中央财*。这意味着,地方财*中,中央的转移支付达到了40%。《第一财经》了解到,西部省份的一个农业县*府一年财*收入约4000多万,每年能增收约为300万元,而县财*支出一年是14亿~18亿元,县*府可支配的财力连发放工资都困难。县乡承担繁重的税收任务,上缴多留成少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县可支配财力往往连一般性支出都无法覆盖。 农业地区很贫穷,没有工业,算GDP的时候连打铁的都算进去,这些在其他地区都不算的。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马国贤称,贫困县往往都是农业县,本身工业不发达,税源欠缺,但对于*府来说,总有些必需的开支。据统计,目前全国像这样的农业县大约有1500个,主要集中在宁夏、青海、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其中80%的农业县也是贫困县。县级*府在 中央-省-市-县-乡镇 五级*府中,承担较重支出责任,这个层级也正是财*困难凸显最严重的。目前中央省市县共享税种分成比例为:增值税,中央75%,省7.5%,市3.75%,县13.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60%,省12%,市6%,县22%;营业税和资源税,省30%,市15%,县55%。马国贤分析说,目前10万亿财*收入中,1/3是地方财*收入,2/3是中央财*收入;在支出方面,40%是中央支出,超过60%是地方支出,也就是超过3万亿财*支出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给地方,其中70%是专项转移支付。有中部地区区级财*部门人士透露,当地上解后的财*留成能达2/3,转移支付的比例仍达到财*支出的50%,但其中的均衡性转移支付,也就是*府可自行支配的财力仅占1/4,其他都是 专款专用 。因此,转移支付对这些财力吃紧的县来说尤为重要,然而本该扮演 雪中送炭 的转移支付却时常捉襟见肘,甚至屡现 寻租 问题。 专项 难用在 刀刃上 一边是被困的县级财*,而另一边却是大量闲置和浪费的专项转移支付。有知情人士表示,专项转移支付目前大量存在项目与实际缺口不对应的情况。一位参与专项转移支付调研的人士讲述了本文开头的例子:西部某县城有20多万人口,拿到一笔财*部和教育部给的农村义务教育房舍建设专项资金。 这笔钱的安排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当地农民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把家都搬进了县城,每天骑着摩托车穿行于县城和乡间,目前县城人口超过10万,学校大量饱和,学生坐到了走廊里,校舍亟须扩建却没有资金,相比之下,获得转移支付的农村学校就读学生非常少,现有的房舍都用不完。 该人士说。 专项转移支付用不出去,长期趴在账上,但是专款专用,即便城里学校建设缺钱也不能用。 上述人士还透露,目前这种项目设计脱离现实的情况大量存在。有中部地区的区财*系统人士向本报介绍,专项资金到达地方的时间往往临近年末,甚至有些钱到12月31日才到达,这笔资金只能转结到下一年使用。如果碰到项目有问题,这笔 专款专用 的资金也只能一直停在账上,不能挪作他用。上述人士还透露,各单位争取上级资金都会被纳入考核,一般是按照上一年争取资金的情况按比例增加。过去完成任务还会有奖励,但完不成任务也没有硬性的处罚。 跑 不见得都是需要的,很多项目都只是为了表现官员个人的能力,就算跑下来钱用不掉也没人追究。 马国贤指出,现在*府对于专项转移支付管理的手段不科学,漏洞很大。资金变成 撒胡椒面
贫穷的农业县如果想修一些小的引水渠、毛渠、道路,以及居民点合并问题等都难以立项争取资金,更拿不到中央财*的专项转移支付。 上述参加过转移支付调研的人士还透露, 立项往往是上面想立的项目才会立,而未必是县里需要的,贫困县的小项目即便立了项目也无法上报到中央。 此外,项目林立不仅带来中国式 跑部钱进 乱象,令地方*府疲于应付,也使得大量专项资金被分散。在转移支付中,2/3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均为部门掌控。不仅中央各部委有项目,省级项目名目更多,中部某省份省级项目就有2000项以上,其他省份官员则表示,2000项并不算多。公开资料显示,江西省泰和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种类分布面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预算支出科目。2010年,该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在120 个以上,总额50 万元以下的项目近70 个,资金最少的项目仅1000 元,导致了有限的资金被分散使用,形成了 撒胡椒面 现象。即便争取到资金,地方还被要求提供相应的配套。本报拿到了东部某省地级市的一份文件,一个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项目,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项目有11处,中央资金共197万元,省级补助641万元,市级配套需65万元,此外市级还需支出农村清洁能源工作经费35万元。有东部省份的财*官员向表示,现在地方都有些害怕去要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就跟 钓鱼 一样,拿到一笔专项,就要承诺搭建一些上面要求的东西,而且 专款专用 用起来条件苛刻,有时候拿着钱也用不掉,不如不要。 由于转移支付具有不确定性,地方不知道第二年能拿到多少钱,因此在编制预算的时候,并不会把这部分资金编制进去。上述人士透露,每年编制预算的时候就尽量把一些项目压缩,到年中如果有多的转移支付再增加项目。亟待规范专项资金设置今年6月份的审计报告显示,从专项转移支付*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看,重分配轻管理,重投入轻效果,部分项目未达预期效果,预算绩效不高。 如对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款级科目中央转移支付审计发现,抽查的18个省中,这些专款有42%结存在各级财*或主管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的有近2%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 报告称。有财*系统官员建议,要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应该规范专项资金设置,对同一个部门管理的性质和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减少资金项目个数。此外,还要及时清理到期和一次性项目,取消补助数额小的项目,将*策稳定规模固定且具有长期性的项目调整成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建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库,实行三年滚动项目管理,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和符合国家*策导向的项目,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于如何保障贫困的农业县基本财力,马国贤认为,可以将现行多种转移支付,如对产粮大县、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县、贫困县等的转移支付进行合并,形成全面覆盖的农业县转移支付*策。他还指出,可以建立全国性的 农业县转移支付基金 ,以全国新增财力的3%~4%为基金来源,对农业县一般转移支付由该基金承担。出资方面让东部省区多承担一点,支援中西部农业县,更加合理。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张俊在论文中建议,推进财*扁平化,逐步形成中央、省、市县的三级财*架构,理清县级*府事权。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降低专项转移支付比例,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县级财*最低支出保障制度,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困难县实行 托底 。今年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合并、减少一批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此前有学者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这一方面有利于减少 跑部钱进 ,减少寻租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地方掌握更多财力支配的主动权。不过,学者及不同层级的财*官员均对表示, 部门利益 是削减专项转移支付最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