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积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时起,外资、国企、民营资本在内的各大车企已基本放弃了观望心态,转而大规模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战略、规划、产品等大幅度向新能源市场倾斜,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逐步攀升,市场竞争程度亦日趋激烈。
经过几个月的战略及计划调整,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在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及规划上做出了不少重大调整,值此岁初之际,智电汽车就详细梳理一下主要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布局及规划,以雍读者。
一、比亚迪:坚持两条腿走路,重点提升产品性能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总体执行“7+4”发展战略,其中“7”代表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7大常规领域;“4”代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4大特殊领域,力争把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搞定。
具体到乘用车方面,作为标榜“新能源汽车引领者”的比亚迪,始终坚持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两条腿走路,不存在明显的“偏科”现象。
1、扩大产品覆盖面积、实现销量倍增。比亚迪已经将年新能源车销量目标定为20万辆,相比年及今年的10万+将实现规模倍增,同时全球覆盖城市将由+扩大到+,并且继续捍卫全球销量第一、全球占有率第一、覆盖城市最广三大王位。
2、纯电动由“磷酸铁锂+高续航”向“三元+全面布局”转型。此前,比亚迪纯电动车型主要分布在较高续航里程的紧凑型、SUV、商务车领域,其中紧凑型以e5和秦EV为担当,SUV以宋EV等为担当,商务车则依靠e6、腾势。
进入年后,预计比亚迪将新增新款e5、秦EV二代、元EV、宋MAX纯电版、新款e6以及一款微型纯电动轿车。
其中新款e5、秦EV二代、新款e6均是由老款升级而来,新款e5和秦EV二代的电池类型将由磷酸铁锂切换为镍钴锰三元(已进入第14批免征购置税目录),新款e6则仍将续用磷酸铁锂(保持和腾势同平台)。
微型纯电动轿车、宋MAX纯电版和元EV均属于新增车型,相关参数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三款产品将进一步拓展比亚的的产品布局,新产品上市后,未来将只剩下小型轿车、中型及以上轿车、中型及以上SUV处于空白状态。
2、插混方面,比亚迪不断探索“”产品性能极限。年4月比亚迪在北京车展上首次发布战略,从性能、安全、油耗三方面重新划定插混乘用车的主要性能指标。此后,比亚迪不断提升旗下插混乘用车性能,特别是综合油耗及加速时间。
例如,在原有的秦、宋、唐基础上,未来比亚迪将新增元、唐二代、明、宋MAX、汉五大插混车型,而唐二代等表公里加速时间更将进一步提升百公里加速表现,从4.9秒降低至3.9秒,而作为电动轿跑的汉更是要取得2.7秒的赛车级表现。
3、强化全产业链基础,力图提前构建后补贴时代的成本优势。
在产业链上游,比亚迪将加快在青海碳酸锂矿附件的电池厂建设,并将于-年左右建成投产,年产能预计达到10GWh,建成后将对整车成本控制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比亚迪在电池隔膜、电机、电机控制器方面的生产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在产业链下游,年比亚迪将新增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力图提供更佳体验感的充电服务,同时也提前布局和控制后市场利润增长点。
4、电池供应链加快调整和切换,为新能源战略误判买单。
比亚迪此前有惠州、坑梓两个电池工厂,其中惠州每年有2GWh的产能;坑梓一期已投产8GWh的产能,二期规划为6GWh,目前已达成了4GWh产能。产能的扩张也是为了降成本,目前比亚迪的三元锂电池成本已降至1-元人民币/kWh。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的插混乘用车已基本确定全部切换三元锂电池,纯电动也逐步开始了切换计划,以满足未来的*策法规和产品性能需求。而由于此前比亚迪主导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即便惠州和坑梓工厂具有柔性生产能力,但生产设备的清洁换装、生产计划调整、产品开发及验证、品牌宣传及销售策略等仍将受到不小影响。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仍要归于比亚迪此前的战略误判,虽然此前的磷酸铁锂在商用车领域赚得盆满钵满,但纯电驱动、私人领域为主、产品性能指标升级的趋势却被忽视,所以才有今日的买单。
二、吉利:前期布局较为单一,全新平台发力是重点
吉利在帝豪EV上市就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战略,明确提出到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其中PHEV与HEV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1、纯电动单腿走路,PMA平台前景看好
与宏伟的愿景相比,吉利当前的产品布局太过单一,纯电动走量基本靠知豆、康迪等微型车,紧凑型仅有一款帝豪EV独撑局面。
值得